close

12月6日,終於完成本年度瘋狂的學術小旅行的最後一次演講,阿笠真的累癱了。

或許是為了【補償】這幾年來進入技職教師工作上不太認真的研究空窗吧,反正這九個月來(從3月開始),阿笠很認真的把我們在場域中這幾年的成果分享出去,不可否認地有些研討會的領域跨的有點瘋狂,光找相同的詞彙就快把我累死了,但也有好些陌生的領域卻遇見溫暖的回應,無論如何,我相信,學術的交流不該是冷冰冰的,它必須是溫暖的、有血有肉的,更不該是目的性的、指標性的。

於是,這九個月間我一共投出了一大堆會議論文摘要,但最後寫出全文加上親自上場發表(阿笠沒有研究生可用,故絶對是真人親自上陣,如假包換)一共是15篇中英文會議論文,這並不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,阿笠只是想證明,像我這麼一個學術環境與條件不佳的人是否能作出什麼來? 我每每往返於不同的場次間,和一位位年輕的研究生們一起發表,感染一下初生之犢的熱情,這往往是我最大的收獲。像昨天的一場報告中,一位【五專部】的學生,在老師的鼓勵下來參與研討會(老師也一起來),在報告完畢時還很慎重的一一跟我們道謝,實在令人動容。

忘了講10是什麼了,扣掉以上15篇需親臨現場報告的會議論文,我還參加了10場專題演講,其中有廠商的邀約、有學術伙伴的邀請,也有計畫成果的報告,我盡力的滿足各方的需求,有時,我真的很想推掉,但一想到有機會能分享我們的成果,或許一場只要有一人,沒錯就是一人,能認同我們,那就夠了。我常在想,我不計成敗與得失,但求知音,或許,我自己就是我自己的微革命吧。

在外表光鮮的學術集點活動中,還沒算入花更多時間的與研究伙伴們一起撰擬計畫的時間,這九個月當中,與許多伙伴們日夜腦力激盪、夙夜匪懈(差點沒餐風露宿啦!),雖然計畫申請的結果不一定盡如人意,但,努力,就是我們應有的態度吧! (我是這麼教學生的....)

天這麼黑、風這麼大,阿笠話有點多。

其實跨領域真的很苦,我綁住了我最擅長的【力學】,在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中匍匐前進,在槍林彈雨中無怨無悔,但偶而夜深人靜(像現在)我常會想,何時可以解開封印,讓大家看看阿笠屬於【力學】的那一面功力,畢竟那是我花了超過10個寒暑之功啊~~

回應今天在研討會上幾位不太友善的評論人的評論,其實,跨領域本身的成功條件是【聆聽】與【接納】,台灣的農村真的需要更多用盡力氣的人力投入,不管是青年也罷、是中年也好,甚至老年也是大大歡迎,但所不需要的是,袖手旁觀的學術【高度】,那對學術有個人的益,但對於我每天所見所及農村中的迫切景象,卻是遠水救不了近火的迂腐、無情,我希望我沒有說的太過,不是嗎?

夜已深,天色將近入下一個波段,我願我開啟應用之力,再次思索,下一次的未來。

晚安~

 

 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學術環境 學術論文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笠博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